南昌的夏天总是来得特别早,五月刚过,师大附中门口的香樟树下已经挤满了人。家长们手里攥着招生简章,汗湿的纸页边缘微微卷起,眼神里掺着焦虑和期待。这种场景每年都在重复,就像南昌老城区的榕门路早市 …
早晨七点半,东湖区豫章路小学门口挤满了送孩子的家长。一位穿着藏蓝色西装的女教师弯腰捡起被风吹落的小黄帽,顺手拍了拍男孩肩上的书包灰。这个动作我见过三次,每次都在不同的学校——邮政路小学的语文组 …
那天下午四点半,育新学校门口挤满了等孩子的家长。老李推着自行车,和旁边穿着二十八中校服的母亲闲聊,他说自己跑遍了东湖区所有好初中,就为看老师。他掰着手指,如数家珍:哪位语文老师带出过中考状元 …
那是个闷热的午后,我在九江市庾亮南路的老档案馆翻材料,灰尘在斜射的阳光里打转。一份泛黄的1998年教师技能大赛名单从故纸堆里滑落,纸上那些用钢笔勾画的获奖者姓名,竟与二十年后本市重点中学的学科带 …
清晨六点半,都昌县城的街道还带着未散尽的雾气,东湖小学的教师办公室里已经亮起了灯。李老师从抽屉里取出那本磨毛了边角的备课本,红黑两色笔迹密密麻麻爬满纸页——那是她为今天语文课设计的辩论环节,主 …
站在瑞昌市老城区的红绿灯路口,放学时分的人潮最能说明问题。穿着不同校服的学生从各个方向涌来,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,人流的主干道永远朝着那几所学校的方位。家长们的电瓶车堵在瑞昌一中的校门外,车龙 …
清晨六点半的浔阳区,甘棠湖面的雾气还没散尽,几个穿校服的身影已经匆匆拐进巷子。他们不是去赶早自习,而是要去占一个好位置——不是教室里的座位,而是校外培训班那位特级教师的小课板凳。这一幕,几乎每 …
永修县城的清晨总带着鄱阳湖的水汽,老街早点摊的油烟味还没散尽,穿着各色校服的学生已经踩着单车拐进巷子。他们车把上晃荡的书包里,可能装着昨夜写完的数学卷子,也可能塞着从云居山采来的植物标本——这 …
那天下午路过永修县白莲湖,几个家长围在教育局公告栏前,指尖划过那张微微卷边的红榜。阳光斜斜打在“2023年初中升学率TOP10”的标题上,空气里飘着一种熟悉的焦虑和期待。有人掏出手机逐张拍照,有人低声念 …
清晨七点,星子县南康大道拐角那家早点铺子蒸汽腾腾,穿各色校服的孩子挤在塑料凳上吃拌粉。老板娘不用问,光看校徽就能猜出家长们的选择——绣着帆船图案的是县一小,深蓝领口带白边的肯定是温泉镇中心小学 …
清晨七点半,德安县城的东风路上已经挤满了送孩子的家长。老陈骑着电瓶车,把孙子送到县一小门口,看着孩子蹦跳着跑进那座有些年头的教学楼,才放心地调转车头。这种场景每天都在德安各个小学门口重复上演 …
站在彭泽县龙城大道的尽头,阳光斜斜地打在教育局那栋老式办公楼的白色外墙上。我手里攥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初中师资统计表,纸张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。标题再简单不过——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初中师资数量TOP10 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