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五点半,天师府的青石板还沁着露水,第一批香客的脚步声却已打破了寂静。他们手持高香,目标明确地冲向大殿,而一旁的导游正匆忙讲解着张天师第六十三代孙的现代生活。不远处,上清古镇的豆腐坊刚点起 …
清晨六点半,鹰潭高新区的铜冶炼厂烟囱尚未完全苏醒,但厂区外的早餐摊已经排起长队。摊主老李熟练地舀起一勺热腾腾的米粉,对着穿工服的熟客嘟囔:今年铜价涨了,你们三班倒的补贴反倒少了?工人苦笑摇头 …
清晨六点半,鹰潭月湖区梅园大道上的早点摊刚支起炉火,几个穿蓝白校服的身影已匆匆穿过蒸汽,书包沉甸甸地压着脊背。他们目的地明确——市一中或四中的早自习教室。这种场景在鹰潭的清晨并不罕见,但鲜少有 …
清晨六点半,龙虎山天师府的门槛已被香客的衣角磨得发亮。一位来自上海的金融从业者跪在蒲团上,额头紧贴地面,西装裤腿与青石板形成奇异对比。他追求的正一派符箓,与隔壁月湖村老太太念叨的许真君斩蛟传 …
鹰潭的夏天是从一声杨梅掉落竹筐的闷响开始的。果农老刘的五指山杨梅园里,清晨五点的露水还没散尽,他捏起一颗深紫色的果实对着光看,语气里混杂着骄傲与焦虑:“颜色够深了,甜度也上来,可今年收购价每斤 …
清晨六点,龙虎山脚下的晨雾还没散尽,泸溪河边的酒店阳台已经站着几个端相机的游客。他们试图在光影变幻的间隙捕捉悬棺的轮廓,而山下某家度假酒店的前台正用本地话接听订房电话:“周末的观景房?我看看啊 …
清晨六点半,白鹭掠过信江水面,翅膀划开雾气,落在龙虎山大道旁尚未完全苏醒的湿地芦苇丛中。一位穿深蓝色工装的养护员老陈正弯腰捡拾步道边的塑料瓶,他的胶鞋踩在潮湿的木板栈道上发出闷响。三公里外, …
江边吹来的风带着赣东北特有的潮湿,混着油炸粿的焦香和柏油路面的热气。我站在鹰潭火车站前的老码头步行街口,看着一群老人围坐在梧桐树下打牌,身后的服装店喇叭循环播放着“清仓甩卖,最后三天”。这条被 …
鹰潭的导游小张摊开地图,手指在贵溪与余江之间游移。他面对的旅行团不是寻常游客,而是几位专研地方史的高校教授。他们不要龙虎山的道教祖庭,不要泸溪河的漂流竹筏,点名要看“十大历史名人故里”。这个要 …
清晨六点半,鹰潭月湖区东风巷的早餐摊刚冒出热气,隔壁市人民医院急诊室的灯还亮着。一个穿工装的男人捂着左手,血从指缝渗到挂号单上,护士瞥了一眼说先去拍片,前面还有三个人。他蹲在走廊角落,手机屏 …
青山湖区的十大高新技术园区名单刚公布那会,我站在恒茂梦时代广场顶楼朝东看。天气好的时候,能望见一片低密度的建筑群在天际线上排开,像一组刚拆封的集成电路板。但真正走进这些园区,却是另一番景象。 …
青山湖区家长群里流传着一份未经官方认证的名单。它像一道暗流,在每个升学的关键节点准时涌动,标注着十个被反复谈论的名字。这份被称为十大重点的清单,从未出现在教育局的红头文件里,却精准地刻在无数 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