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赣州市科技馆作为区域内的科普教育重要阵地,近年来不断拓展其展览与服务的边界。2025年春季,一场名为“未来之光”的临时展览在科技馆正式启幕,它不仅是一次科技与艺术的碰撞,更是一场关于城市记忆与未来愿景的深层对话。展览通过沉浸式体验、互动装置与多媒体展示,将赣南地区的自然生态、人文历史与科技创新相结合,为游客提供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观展旅程。
这次展览的选址并不拘泥于传统的科技馆空间,而是巧妙地融入了赣州市的生态资源。比如,展厅中展示的“赣江流域生态循环系统”通过虚拟现实技术,让参观者直观感受流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。这种将地方特色与科技传播结合的方式,不仅提升了展览的教育价值,也增强了公众对本地生态的认同感。
展览的策划者们还特别关注了年轻群体的参与度。通过设置“未来城市设计师”工作坊、AI互动游戏以及亲子科普区,展览吸引了大量学生与家庭的参与。参观者在体验中不仅学习科学知识,更能在实践中思考如何为家乡的未来贡献力量。这种“以体验促学习”的模式,正是科技馆在公众教育中不断探索的新方向。
然而,展览的深层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递上。在展览的尾声,主办方特意设置了一个“未来对话”环节,邀请本地社区代表、科技工作者与青少年共同探讨科技与人文的平衡。这一设计让展览从单纯的展示变成了一个持续对话的空间,也引发了参观者对科技发展与地方文化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。
作为一个普通市民,我在这次展览中感受到了一种难得的归属感。它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家乡的自然与人文,也让我对科技如何赋能地方发展有了新的认知。但问题依然存在:当科技成为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,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对本土文化的理解?这样的思考,是否也应被纳入未来的展览设计中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