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休假基本规定及适用范围详解

  【政策解读】年休假基本规定及适用范围详解

  带薪年休假是我国《劳动法》《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》明确规定的劳动者权利之一,是劳动者保障身心健康、调节工作生活的重要休息制度。本文将围绕年休假的基本规定、适用范围以及相关政策文件,进行系统梳理。

  一、哪些职工有资格享受年休假?

  根据《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》第一条规定,符合下列条件的职工可以依法享受年休假:

  • 职工已连续工作满12个月;

  • 工作单位包括国家机关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、企业、民办非企业单位、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所谓“连续工作满12个月”并不一定指在同一单位的连续工作,而是包括不同单位之间的连续工作年限。

  官方文件依据

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在人社厅函〔2009〕149号文件中明确:

  “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”,既包括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2个月的情形,也包括在不同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2个月的情形。

  这意味着只要职工工作年限连续达到12个月,不论是否换过单位,均可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。

  二、年休假的天数是如何确定的?

  根据《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》第三条规定,职工累计工作年限越长,享受的带薪年休假天数也越多,具体如下:

  • 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:年休假5天;

  • 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:年休假10天;

  • 累计工作已满20年的:年休假15天。

  注意事项

  • 年休假不包括法定节假日和公休假(如周末);

  • 法定假期和公休日不应计入年休假时间;

  • 年休假应当在一个年度内安排使用,不得长期累计。

  三、哪些时间可视为“工作年限”?

  确定年休假天数时,“累计工作年限”的范围不仅限于在企业工作的时间。以下这些期间也计入其中:

  • 依法服兵役的时间;

  • 在机关、团体、企业、事业单位、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从事全日制工作的时间;

  • 其他按国家法律、行政法规规定可计入工龄的情形。

  如何认定工作年限?

  常见的认定方式包括:

  • 单位档案中对工作经历的记载;

  • 劳动合同或用工合同;

  • 社保缴费记录;

  • 人事部门出具的连续工龄证明等。

声明:本站信息资讯和部分资源源于用户上传或是收集于网络,如若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删除~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