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七点半,珠山中路被梧桐树影切成碎片。穿校服的孩子蹦跳着绕过陶瓷厂旧址的青砖墙,书包侧袋水壶晃荡的声音和电动车喇叭声混在一起。这不是教育报告里的宏观数据,而是景德镇珠山区小学日常的底色。在 …
景德镇的天光总是带着瓷土的细腻,尤其在珠山区,当你穿过第七小学外墙旁那条挤满陶瓷作坊的老巷,空气中飘荡的不仅是千年窑火的气息,还有隐约传来的上课铃声。这里不缺手艺的传承人,但可能很少有人真正 …
景德镇的天光总是带着一层薄薄的瓷白,清晨六点半,珠山区新厂东路的路口早已热闹起来。穿着各色校服的初中生们从老式居民楼里钻出来,涌向几个固定的方向。他们或许不知道,自己每天擦肩而过的老师,正构 …
景德镇的天光总是青白交织的,像极了窑里刚出的瓷,温润里藏着火气。走在珠山区老厂街,空气里总有挥之不去的瓷土味,而比这味道更让本地家长上心的,是初中校门里那些老师的数量——一个看似枯燥,却直接牵 …
清晨六点半,浮梁县第一中学美术班的教室里已经亮起灯。几个学生正对着石膏像素描,指尖沾着炭灰,校服袖口蹭着斑驳的颜料。窗外是景德镇特有的青白天色,远处瓷窑的烟囱静静立着,像另一种静物写生。这座 …
站在浮梁县第一中学陶艺工作室的窗边,能看到学生手上沾着高岭土的白痕,指尖正勾勒青花纹路的细枝。不远处,窑炉的温度计停在1280摄氏度,那是瓷土蜕变的临界点。这种临界感,或许正是浮梁高中特色教育的 …
走进浮梁县职业高中的实训车间,空气里弥漫的不是普通机油味,而是瓷土湿润的气息。几个学生围在拉坯机前,指尖沾满泥浆,眼神专注得像在雕琢玉器。他们的校服袖口染着青花料色,那蓝仿佛从景德镇千年窑火 …
清晨六点半,浮梁县第一小学的教师宿舍楼已经亮起几盏灯。操场上传来轻微的脚步声——57岁的语文教师张英已经带着十几个住校的孩子开始晨读。她在这所小学教了三十四年书,鬓角染霜,手里那本泛黄的教案边缘 …
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,浮梁县老街上蝉鸣聒噪,我推开一家陶瓷作坊的木门,陈师傅正埋头给一只青花碗勾线。听说我在打听初中升学率的事,他头也不抬,笔尖稳稳划过瓷胎。“我家崽去年考上了县一中,他们老师说 …
清晨六点半,乐平市的街巷还带着未散尽的凉意,但几所高中的校门前已是另一番景象。穿校服的学生咬着烧饼匆匆刷脸进门,送孩子的家长摇下车窗目送背影,直到身影消失在教学楼拐角才缓缓驶离。这些日复一日 …
那天我在乐平老城区的早餐摊边啃着油条包麻糍,耳边突然飘来隔壁桌两位老师的对话:“今年师资榜单又要出了,你说咱们学校那几个搞陶瓷工艺的老师能挤进前十不?”油锅的滋滋声和这句略带忐忑的询问混在一起 …
景德镇的陶瓷之光太耀眼,常常让人忘了乐平这座小城的存在。但就在这片被瓷都光环笼罩的土地上,乐平的职业院校正以一种近乎倔强的姿态生长。那天我在乐平市教育局门口的公告栏前停住,白纸黑字的“职业院校 …